新華社
  據新華社電 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鄭文凱14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介紹,從2014年開始,國家將每年的10月17日設立為“扶貧日”。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開始有計劃、有組織開展大規模扶貧開發,向貧困發起一輪又一輪的“攻堅戰”,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有很多問題。
  每年10月17日為“扶貧日”
  10月17日也是國際消除貧困日。據瞭解,今年“扶貧日”期間的活動包括召開社會扶貧電視電話會議和社會扶貧座談會、舉辦“10·17”減貧論壇等,國務院扶貧辦等有部門將積極發動中央和國家機關、軍隊和武警部隊、大中小學校、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等單位和個人,特別是動員能源、旅游和電子商務等有關行業投身社會扶貧,營造全社會參與扶貧開發的良好氛圍。
  扶貧進入“啃硬骨頭”階段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了6億多人口的脫貧。但貧困狀況依然十分嚴峻。據鄭文凱介紹,按照農民年人均純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相當於每天1美元)的扶貧標準,到2013年底,我國農村貧困人口有8249萬人;按世界銀行每天生活費1.25美元的標準,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大約還有2億多。專家指出,這些又主要集中在生態環境脆弱、生存條件艱苦的14個連片特困地區。我國扶貧工作已經進入“啃硬骨頭”階段。
  “目前,全國扶貧開發工作正處於全面深化改革、全力創新提高的新階段。”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鄭文凱表示,今年我國力爭減貧1000萬人以上,目前正大力開展貧困村貧困人口建檔立卡、駐村幫扶工作隊對貧困村全覆蓋等工作。精準扶貧已成為扶貧工作的重點。
  杜絕“哭窮”爭戴“貧困帽”
  針對個別國家級貧困縣在脫貧之後不願意摘帽,不願意放棄既得利益的情況。國務院扶貧辦政策法規司司長蘇國霞說,為了剋服這些現象,國家正在採取三方面措施,一是改革貧困縣的考核機制,二是建設貧困縣的約束機制,三是逐步建立貧困縣的退出機制。
  目前,我國共有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有680個連片特困地區縣。剔除其中重合部分,共有832個縣區享受國家相關扶貧政策。
  中國人民大學反貧困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貴認為,改進貧困縣考核機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將引導貧困地區黨政幹部把工作重點放在解決貧困問題上,而不是盲目追求經濟發展。
  “過去富裕起來了還留在貧困縣名單里,繼續享受支持,所以大家都不願意退,貧困縣退出機制實際上是導向問題。”蘇國霞說,國務院扶貧辦正在研究正向的激勵機制,即縣裡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以後會得到更多的好處,讓貧困縣的政策更多地幫助貧困人口受益。  (原標題:扶貧辦:杜絕貧困縣“戴貧困縣帽子炫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cidgxzek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