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當地時間1月13日,以色列前總理沙龍的國家追悼會正式在耶路撒冷議會廣場舉行。
  中新網1月14日電 以色列13日為前總理沙龍舉行追悼會與國葬,為這名以色列強人充滿爭議性的一生划上句點。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指出,沙龍身後留下一個錯綜複雜的政局,令後來人在締造巴以持久和平協定時倍感壓力。
  報道指,2005年,沙龍曾經決定單方面地從加沙地帶撤軍,在以色列政壇掀起軒然大波。許多人稱贊此舉在數年的僵持對峙後為巴以和談敲開了大門。但這也使得哈馬斯武裝分子乘虛而入,最終從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手中奪得了加沙地帶的控制權。做出撤軍決定的數月之後,沙龍突然中風並陷入昏迷,政治生涯由此畫上句號。
  然而,對於現在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而言,加沙撤軍更像是一則前車之鑒的寓言。它奠定了以色列主張的基石,那就是,為避免加沙教訓重演,即使巴勒斯坦建國之後也決不能放棄約旦河西岸(面積比加沙大得多)。
  沙龍的生前事還使以色列領導人在考慮有關敘利亞內戰的選項時面臨壓力。內塔尼亞胡謹慎地決定作壁上觀,很大程度上是30年前沙龍入侵黎巴嫩一事使然。
  當時,以色列扶植了一個馬龍派基督教政府(該政府最終宣告垮臺),致使以色列軍隊陷入黎巴嫩泥淖長達18年之久。
  特拉維夫大學國家戰略研究協會成員博迪說,這還只不過是插手別國複雜內戰時必須承受的一連串後果之一,是我們絕不想重演的一幕。
  以色列軍方官員曾經表達過對於敘利亞阿薩德政權被削弱的擔憂,稱這可能引發兩國邊境動蕩,導致戰略性武器落入黎巴嫩真主黨手中。不過,以色列領導人仍然決定敬而遠之。迄今為止,以色列只是對敘利亞目標發動了幾次空襲。
  在做出加沙撤軍決定後,沙龍面臨著來自所在黨利庫德集團內部盟友的反抗,最終被迫退黨並組建了一支更偏中立的新黨派:前進黨。同樣,內塔尼亞胡也已面臨利庫德集團以及強硬派盟友的警告--若他打算同意與巴勒斯坦人展開談判,並使用1967年劃定的所謂"綠線"邊界作為和談基礎的話,那麼他將失去黨內人士的支持。
  以色列作家、記者哈勒維說,沙龍證明瞭以色列國內真正的分歧並非左右兩翼之爭,而是實用主義右翼和意識形態右翼之間的矛盾。他指出,在右翼團體中,實用主義右翼打算做出痛苦的領土讓步,而長期來講,對意識形態右翼構成最大威脅的正是實用主義右翼。
  分析人士說,內塔尼亞胡究竟屬於哪派還不好說,同樣地,也不清楚他是否像沙龍那樣具備必要的政治資源在政壇中心屹立不倒。
  和談支持人士、曾經當過以色列政府和談顧問的埃菲爾說,沙龍是一個積極進取、勇敢無畏的人,他是一位實用主義者而非理論家。埃菲爾說,而內塔尼亞胡卻不是這樣。
  在尋找所謂的和談妥協框架過程中,美國國務卿克裡曾經暗示,以色列軍隊應能夠繼續駐扎在約旦河西岸。不過巴勒斯坦人可不願意讓以色列軍隊在那裡長期駐軍。
  以色列國防部副部長達農去年12月份接受採訪時說,如果我們今天和巴勒斯坦人妥協了,那麼約旦河西岸將重蹈加沙的覆轍。
  內塔尼亞胡12日盛贊沙龍,稱他首先是一位將軍。內塔尼亞胡說,沙龍十分清楚,對於以色列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來保家衛國。
  毫無疑問,以色列人對沙龍頌揚有加,諸如鍛造了以色列國防軍隊的信條、領導以色列在1973年與埃及的決定性戰役中獲勝、鎮壓了巴勒斯坦人的第二次起義等等。
  以色列前准將說,雖然當時多數以色列人支持從加沙撤軍,但巴以邊境長久以來依然烽火連綿,這給以色列國防機構和公眾都上了一課:游離於國際公認的外交協定框架之外的領土割讓並不可取。  (原標題:美媒:沙龍生前身後事令繼任者倍感壓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cidgxzek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